3) 普賢十大願王行法精要:2006台北講記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
- description: 活著的價值跟意義在哪裡?
佛是最高標準──先立下這個標竿!
發菩提心,驅動「普賢行願」的引擎;
在眾生界打滾!真誠即是上妙
人生的道路迎向光明
海雲和上講《華嚴經.普賢行願品》的「十大願王」,迄今為止有五次:最早的一次是1992年在台北道場開講,此後分別在2001年(加拿大湛山精舍)、2006年(台北道場)、2007(馬來西亞的檳城)、2008年(新加坡)陸續重啟講筵。其中,1992年於台北的初講,已整理為《十大願王》一書,2001年在加拿大的講筵則整理成《普賢行願》、《不思議解脫》、《大方廣境界》三書出版。2007年(檳城)和2008年(新加坡)兩次講筵合併為《十大願王修行法要》;本書則為2006年的台北新講。
綜觀這五次講筵的特色,1992年和2001年都是針對經文逐句(甚至逐字)細解,從「微觀的」角度幫助讀者深入經典內涵,直扣法義之底蘊。而2006至2008年在台北、檳城與新加坡三次新開的講筵,則已脫離從前對經文逐一細解的做法,而從「宏觀的」高度對「十大願王」重新演繹。
本書依然著重在修行的實踐,尤其在修法上將普賢的十個大願定出「根本(一~三大願)、擴大(五~七大願)、再擴大(八~十大願)」三個層次,並指出第四大願「懺悔業障」的關鍵性地位,釐清傳統「次第道」與近年他所體悟到的「圓融道」行法的不同,闡明「十大願王」中「性起法界觀」之彌陀淨土與時下「緣起法界觀」之西方淨土的迥異之處;告訴你如何透過密法實踐「圓融道」,進而兌現「十大願王」,發前人所未發,有非常前衛、嶄新而獨到的見解。 |